【DR誤殺案】
【本報訊】DR醫學美容涉推CIK療程造成一死兩傷殘,案件昨在高院續審。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(圖)應控方邀請出庭作供,他指本案死者陳宛琳每毫升血的含菌量高達10萬,情況可怕,細菌感染的程度嚴重至猶如末期愛滋病人。袁指「(CIK)是錯誤的醫療行為,根本不應進行」,負責監督及注射療程的醫生遠低於專業水平。
指第三被告專業水平低
袁教授指曾為3名事主診治,陳四肢呈藍綠色,腦部、肺部、甚至尿液等滿佈膿腫分枝桿菌,需插喉依靠呼吸機為生。他指3人所感染的細菌數量非常多,憑肉眼便可透過顯微鏡觀察得到,她們體內負責抵抗病毒的白血球無力招架,細菌變得非常兇猛,造成內出血和血管閉塞,出現敗血性休克至多重器官衰竭,難以診治。
袁認為一死兩傷殘的後果本可避免,只要涉案培植細胞的亞太幹細胞研究中心(APSC)有採取和依循基本及標準作業程序,如在病人注射血製品前3天為樣本做細菌測試,並在注射當天使用格蘭氏染色測試,可惜沒相關測試紀錄。
他指基本及標準作業程序對實驗室非常重要,「我們不會相信任何人,但相信系統」,程序可減少人類犯錯。袁指在事主所注射的CIK血製品含菌量達10億,相信已生長一段時間,推測是在APSC培植時出現。
袁指CIK療程仍處於實驗階段,只建議施用予生命受威脅的病人例如末期癌症病人身上,而非健康人士。他認為負責為事主注射CIK的第三被告麥允齡遠低於醫生的專業水平,她不但不應以CIK作為增強抵抗力和美容療程,更沒確保血製品不受污染。
案件編號:HCCC437/15
■記者楊思雅
新聞來源:蘋果日報
全站熱搜